首页 娱乐 曹海兵荣获拾遗传承“老曹烧鸡酱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曹海兵荣获拾遗传承“老曹烧鸡酱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曹海兵荣获拾遗传承“老曹烧鸡酱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近期,曹海兵凭借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,荣获拾遗传承“老曹烧鸡酱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深耕传统美食领域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老曹烧鸡百年传承技艺的肯定。

老曹烧鸡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宫廷御膳房,初代传承人石师傅是当时宫廷知名的烧鸡酱肉制作高手。慈禧太后对饮食要求严苛,而石师傅凭借对食材的极致把控、对火候的精准拿捏,做出的烧鸡酱香浓郁、肉质酥烂,始终满足宫廷高标准。选鸡时,他必挑散养且生长周期适宜的柴鸡;选香料亲力亲为,从采购到筛选反复对比;火候把控更是出神入化,能依鸡肉烹饪状态调整火候与时间,让鸡肉充分吸味且酥烂不柴。

清政府倒台后,石师傅带技艺离宫,在京城饭店任主厨,小范围传播宫廷烧鸡技艺。1938 年左右,北京时局动荡,年事已高的石师傅决定回乡,却在途中染病,无奈借住王家。王家悉心照料让石师傅深受感动,他见王家家丁兴旺、子孙聪慧,为安度晚年且不让技艺失传,将独门绝技传授给王家,其中对美食痴迷好学的王士岐得到青睐,石师傅倾囊相授选材、香料配比、火候把控等核心技艺,为老曹烧鸡奠定百年风味根基,让宫廷技艺正式走向民间。

第二代传承人王士岐生于1925年,自幼对美食制作兴趣浓厚。在石师傅静养期间,他抓住学习机会,每天早起跟随学习烧鸡制作各环节技艺,凭借天赋与努力很快掌握核心技艺,深得真传。传承中,王士岐未照搬宫廷做法,结合当地食材特点与百姓口味偏好调整调料配方,让宫廷美食贴合大众饮食习惯,既保留技艺精髓,又添烟火气,深受当地百姓喜爱。每逢节庆,他的烧鸡摊前都排起长队。年岁增长后,王士岐选中踏实肯干、热爱烹饪的女婿曹士山作为下一代传承人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/jpeg/20250919/8658730ce31fc899d9dfd8803d7e7e66.jpg

第三代传承人曹士山生于1953年,对中华传统美食感情深厚。1986年从岳父手中接手技艺后,深知责任重大,不满足现有技艺,持续思考提升烧鸡品质。为寻优质食材,他走遍周边乡镇村落,选定最适合作烧鸡的鸡肉;香料专门从保定安国市采购,保证品质与风味;还反复试验优化调料配比,力求味道更醇厚独特。火候把控上,他根据季节变化、鸡肉批次不同灵活调整,让每只烧鸡都达最佳口感。凭借精湛技艺与严格品控,曹士山的烧鸡迅速获市场认可,口碑传开。为满足更多食客需求,他扩大经营规模,但始终坚持手工制作,各环节严格把关,不降低品质。在他努力下,老曹烧鸡以北京大兴为核心区域逐步打开市场,在前门一带名气渐起,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美食品牌,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第四代传承人曹海兵生于1975年,成长于“老曹烧鸡”家族,自幼对烧鸡制作技艺耳濡目染,感情深厚。随着时代发展,市场环境变化,他敏锐察觉传统美食要在新时代持续发展,需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。产品创新方面,曹海兵深入市场调研,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口味偏好,发现单一传统口味无法满足需求,于是在保留老曹烧鸡传统风味核心的基础上,大胆推出麻辣、五香等多种口味烧鸡,新口味广受消费者欢迎,尤其吸引年轻群体,扩大了消费市场。

经营模式创新上,曹海兵同样用心。他精心设计包装,既体现传统美食文化底蕴,又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包装美观实用的需求,提升产品整体形象。销售渠道上,他不仅巩固传统门店销售,还与各大超市合作,让老曹烧鸡进入超市货架;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,发布烧鸡制作过程、消费者好评等内容,吸引大量线上粉丝,提升知名度;此外,常举办节日优惠、会员福利等促销活动,增强消费者粘性,使老曹烧鸡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,逐步从北京大兴推广到周边城市。

从宫廷御厨独门绝技,到民间百姓喜爱的家常美味,再到如今走向更大市场的地方特色品牌,老曹烧鸡历经百年风雨,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生机。相信在曹海兵带领下,老曹烧鸡将继续承载百年历史文化底蕴,在新时代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,让百年风味香飘更远、名传更广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@qq.com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xiaofei.kuaixun.cc/archives/7297.html
广告位
上一篇
下一篇

作者: admin2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